福建征才网是专注福建的求职招聘网站,福建征才网为企业提供职位发布,简历搜索等专业人才招聘服务,福建招聘网为求职者提供最新招聘信息,找工作上福建征才网

简历 消息({{view.message_count}})
职位 消息({{view.message_count}})
首页
职场新闻
职场不欢迎gap过的年轻人

职场不欢迎gap过的年轻人

文章来源:福建征才网
2024-02-24
5205

这几年,职场人流行gap(间休)几个月或一年,希望能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上班-下班轮回之中,能有一段时间脱离轨道,获得休养喘息,看看诗与远方。

然而,时下就业环境趋紧,年末年始,一些gap了数个月或一年的打工人发现,就在他们休息好了、想要复归社会时:工作与职场,可能并不欢迎gap过的年轻人。

一、gap后的年轻人,发现工作不好找

“如果没有gap这么久的话,是不是机会就能多一点?”在gap的第10个月,26岁的何迪陷入了持续一周多的失眠。

这个失眠症,她不陌生。

何迪原本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工作,年收入18万元左右。自从上班第一天起,她的人生就像踩上了陀螺,一刻都不停转,在工作数年之后终于到达极限——工作再也爱不起来,对未来迷茫空虚。

2023年2月,她选择主动停下,开启职场人的gap时刻。

一时间,曾患上的失眠症烟消云散。平时被压制的欲望,得以彻底挣脱缰绳。何迪开始报复性刷手机、追剧,没有任何报表、会议、老板、同事能阻挡她的自由释放。

就这样,10个月飞一般地过去了。

去年12月开始,何迪重新找工作,计划年后,即gap到一年时,能重新回归职场。

不过,一切想得很美。

整个12月,100多份简历投下去,只收获了一个面试。幸运的是,这个面试她过了,并顺利拿到了offer。

人性的规律一般是不喜欢这种太快的满足。何迪想着:也许后面还有更好的机会,于是婉拒,转头继续投简历。

但接下来的运气,就没这么好了。

招聘软件上的反馈少了,面试更是一个多星期都接不到一次。何迪开始发慌,她焦虑得吃不下睡不着,一周体重少了5斤,晚上躲在被子里流泪,失眠症卷土重来。

而面试这东西,就像跟她开玩笑一样,在她坚持不住的情况下,才又来一点,像是要安慰一下她。

12月后,何迪又零零碎碎面试了十几家公司。但最让她尴尬的是,好多面试官都抓着她的gap经历不放,问她:

“简历上消失的这一年,你在做什么?”“大环境这么不好,还空窗这么久是出于什么考虑?”“这么久没工作,怎么计划保证自己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?”……

何迪不得不承认自己对gap的这一年并没有做过太多的规划,她没办法说出真相:每天躺在床上玩手机,直至眼睛痛。她知道,理想中的答案应该是“我在自我提升”。

为了减轻负罪感,最近的一段时间,何迪开始每天练习英语、学习python、去图书馆看书,然后继续一边疯狂地刷招聘软件。

“看起来充实,比真的学到什么更重要。”至今仍在找工作的何迪说。

和何迪一样,在手机那头等待招聘软件响起的,还有林微。她是2020年从一家211大学毕业的英硕高材生,此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。

林微的gap来得有点被动。去年11月初,工作了2年多的她被裁员。她不意外,甚至还有点欣慰。

由于公司业务线变动,新领导既不专业又没能力,实在受不了和领导硬刚,最终林微也被送上了裁员名单。

早就受不了公司严重的裙带关系和办公室文化,林微原本就有离职的计划,裁员正好能让她拿着4个月工资的赔偿好好“躺平”。

只是当gap这件事真来到自己身上时,林微才发现,远没有她在朋友圈中看到的那般光鲜。

赶上年前尴尬的裁员期,外加没有了应届生身份、经验不足3年、在人才市场上也不再年轻,求职难度远超林微的想象。

“做梦都在投简历。”出游半个月、在家躺了1个月之后,林微已经像得了魔怔一样,每隔一会儿,就要打开招聘app。

越这样,心理负担就越重。

林微觉得自己的人生开始陷入到一种不幸感颇强的死循环——招聘信息越看越焦虑,越看越觉得自己能力不行。

一个个高傲的 “已读不回”,林微开始把错都怪在自己的gap上——真不应该旅游,真不应该躺平,哪怕只有1个月。

现在,她把奇迹发生的日子寄托在金三银四。只是不知道,在时下的大环境中,金三银四这个逻辑,是否还能成立。

二、猎头眼中的gap人,拿到市场上不好卖

张可心不止一次感觉到,职场对gap有着很大的恶意。

作为为互联网大厂服务的猎头实习生,张可心被自己的leader反复强调,“筛选简历基本的标准就是三年两跳的不要、五年三跳的也不要,因为企业更喜欢稳定性好的候选人”,然后“空白期超过三个月的话,一定需要去问清楚,这段时间候选人是在干嘛。”

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,张可心一次次看到高学历人才、因为所谓的“稳定性不好”而被pass掉,即便有的gap是因为不可抗因素也未能幸免。

比如,一位候选人从新加坡回国,在一家创业公司就职,六个月后这家创业公司破产。这导致该求职者留下了“一年两跳”的记录,扣分。

这种高学历但是跳槽频繁,或者两段工作间gap期较长的简历,在猎头手上是“不好卖”的。

据透露,在一些招聘软件的后台,也会有自动筛选功能,比如去掉“五年内工作经历多于3份”的候选人。

除了出于对候选人稳定性的怀疑之外,这背后还有一些其他的考虑。

有一位候选人从事算法岗位,上一家公司被收购导致该候选人有了一年的空窗期,虽然该候选人学历和工作经历在人才库中都能排前列,但后来投了两个岗位都没过简历筛选。

张可心和她的leader分析,可能是他所处的高端岗位需求本来就很少、要求也高,一年的空窗期很有可能被招聘方“主观担心”:他能不能适应当前最新技术的发展需要。

据这个候选人的资料显示,他之前的工作,光税后到手就有300万。他最近心仪的一份工作,只能给到税前300万,相当于是他主动降薪了,但也很难入选。

还有一些有过gap经历的求职者,意识到gap会扣分,于是会想在求职过程中遮掩,但也会被猎头一眼戳穿。

张可心面试过一位从国内Top2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候选人,想投头部互联网大厂的岗位。

按理来说,学历好、履历优秀,入选没有什么问题,美中不足的是,该候选人多了一个一年多的空窗期。候选人对这一时期的解释是帮朋友创业,当被问及具体是在担任什么职位、负责什么时,却又回答不出具体的答案。

按照张可心和她老板的经验判断,“帮忙创业”只是借口,实际上应该是近一年都在找工作、待业,因为在猎头公司系统里也有他之前的被推荐记录,“大家一查,心知肚明。”

小红书博主@CatCatCathy(凯西)在奢侈品行业做过多年HR工作,也从事过猎头一年多时间,服务的客户涉及消费品、IT等行业,业务涵盖了内地、中国台湾、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地。在她的观察里,海内外人才市场对求职者是否有gap经历,是有温度差的。

内地雇主对gap的态度多会比较谨慎,即便是因为公司裁员、业务调整才导致了空窗期的被动情况,用人方也会觉得:没有在短时间内找到新工作是能力问题;而对于猎头来说,推荐gap过的候选人、有单子成交不了的风险,影响自己的绩效。

作为职场人的凯西,其实自己也gap过,能够对一些候选人的境遇有共鸣,但她也不太会贸然推荐。

她的经验是:除非是艺术创意型、不需要坐班的远程岗位,会比较宽松。或者在某些外企,老板和HR更看重个人能力,因为学习深造、拓展视野等原因的gap还有可能成为候选人的加分项。这种宽容,可能来自在国外,Career Break的情况比较普遍。不过也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具体分析。

其次是年龄,在国内,“超过35岁”在hr这里几乎判了“死刑”;而在海外,年龄一项根本就不会填在简历上。

凯西曾经手一位候选人,她至今觉得可惜,985高校毕业,快消行业500强背景,但因为gap超过一年,年龄又在35+,候选人的简历很快被雇主客户筛掉了。

只能说,人人都反感被贴标签,但在如今这个市场上,人人都在被一双无形之手,贴上价格、高卖低卖。我们所生活的就是这样一个时代。

三、gap了一年,像被贴上了“坐过十年牢”

有一种远方叫中国人的gap。在前几年的朋友圈中,那些gap的人,总是通过九宫格照片来展现一种“重获新生”后的明媚,让囚笼中的困兽们,生发出一种对诗意生活的憧憬,对自由身的羡慕。

某种程度上,是资本对金钱赚取速度的贪欲,催生了压榨式的996。这种制度,只是把人作为工具人看待,而忽略了人也是一种肉体和生灵。由于早前乃至现在带薪休假、职场心理咨询制度的贯彻不彻底,导致一些坏了身、伤了心的年轻人,不得不采用裸辞、gap这样的高成本方式,来达到重获新生的目的。

gap文化其实是一种舶来品,在中国求职市场上似乎被判了刑,但在欧美并不是一件多么见不得人的事。

Gap Year(间隔年)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,随后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,现在在美国也非常流行。它原本对应的是西方国家的学生,在毕业前腾出时间去探索生活,这叫做gap year(间隔年)。

根据“美国间隔年协会”(American Gap Association)的一项统计,美国每年约有3万至4万名学生选择Gap Year。哈佛、普林斯顿等名校长年鼓励学生Gap Year,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相关项目。

2016年,哈佛大学的录取率只有5.2%,但也并不妨碍它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鼓励学生选择Gap Year,在“停下来”的一年时间里,通过实习、志愿服务或旅行等方式来丰富阅历。哈佛官网显示,每年有80至110名学生选择延迟入学。

这种原生性的gap,与中国现在职场中的gap是有点不太一样的。后者融入了更多休息、喘息、休养生息的意涵,而欧美的gap,初始意义更多是一种来自对教育效果的期许。

一位叫舒心的旅行博主写道:“后来出国,独自旅行,路上见到了好多欧洲的高中生选择在Gap Year独自背包旅行看世界。交谈中,发现他们虽然迷茫,但愿意通过这一年的旅行发现自己需要什么,这是我认为西方教育的一大优势。”

但对中国人来说,拿一年时间去游山玩水成本太大,因为每个中国人灵魂里,似乎都有一个社会时钟悬置在头顶。考入名校、考研考公、进入名企、买房置业,每一个阶段环环相扣,就跟纽扣一样,整个社会氛围不允许扣错一粒。

在这种氛围下,很多年轻人常常长时间驾驶,从小学到高中,从大学到就业,一切都被安排,导致身心过劳,很难从主干道开到应急道上,通过稍微休息一秒,来恢复元气。

在欧盟,如今更多的职场人gap是通过带薪休假的制度化安排来实现的。

所有27个成员国员工至少有4周的带薪假期;而大多数中国人的带薪休假为5天,在世界190+国家与地区中仅排在180位左右,即使取上限15天,也只能排到100位左右。

中国社会对gap的理解更多是一种“损耗”视角,它让公司、老板少赚了钱;但在欧美,它是一种“再生产”视角。

非营利组织4 Day Week Global(4WDG)在美国和爱尔兰做过一项实验,让33家公司和903名员工一周工作四天,也就是做四休三、在薪酬不变的情况下多了一天休息日。

实验结论是四天工作制对员工有益,还能增加公司的利润。不过,这个调查被人指责样本太小。后来,4WDG在英国做了一项更大的实验,让61家公司和3000多名员工进行四天工作制,为期半年。这次结果更是喜人,有56家公司感知收到了更多利益,宣布将延长四天工作制,其中18家将该制度永久化。

数据显示,施行了四天工作制后,员工的睡眠障碍、焦虑症、职场倦怠都显著减少。和去年同期相比,请病假数量降低67%,员工离职率减少57%。

在目前的中国,能实行四天工作制的公司还不多。只有一个实力比较小的乐视,它从2023年起开始实施每周4天半工作制。虽然赢得了很多网友的艳羡,但跟随的公司很少。

再加上遇到时下的大环境,gap也好、缩短工作时间也好,这样的讨论失去了一个宽松的土壤和增长时代的支撑。

凯西说,她最近的招聘工作,肉眼可见地变难了。客户HC减少,求职者简历变多,供需严重失衡。以前一个岗位客户只要找到六七十分的人,现在同样的岗位,客户要找90分甚至100分的人,而预算薪资只少不多,即便是这样背后也有无数人在竞争。

“放在以前,一个企业养几个闲人无伤大雅,现在都是一个顶俩用。”100分的人该怎么选择,60分、70分的人又能去哪里,凯西想想都觉得困扰。

最后的结果是,雇主客户招不到人,求职者找不到工作,一攻一守之间,市场上只留下了被进一步刻板化了的gap者。

“我只是gap了一年,不是坐了10年牢”,有求职者这样喊,但弱小的声音似乎压不过趋势。


微信扫一扫打开

专属客服
{{userInfo.adviser.nickname}}
手机:{{userInfo.adviser.mobile}}
邮箱:{{userInfo.adviser.email}}
木叶
手机:18850445189
邮箱:855617@qq.com
{{item.name}}.{{item.file_extend}}
发送
编辑常用语

{{item}}

添加常用语

请不要填写手机、QQ、微信等联系方式或广告信息,否则系统将封禁您的账号!